只有巴掌大的小人書曾在上個世紀風靡中國,因為曾是童年最深的記憶,許多人步入中年,還有著無法割舍的小人書情結。今天,已成為歷史的小人書,卻成了很多連藏迷們的閣中珍藏。追憶起小時候看小人書的情景,那個年代的人們都不禁感慨萬千:“這種藝術魅力是現在的孩子根本無法體會的。”
21世紀里,人們干得最多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懷舊了吧。于是,一種曾經給許多人的童年帶來過歡樂的藝術形式--連環畫重出江湖。連環畫,這三個字,可以說老少皆知,耳熟能詳。流暢、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連續畫面,配合著生動、明了且富有韻味的文字,小小的畫就這樣把世界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雞毛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三部曲》……這些親切而鮮活的畫面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那是任何一部VCD、任何一套電子游戲都難以比擬的。
小人書,童年的記憶
一箱老舊、泛黃的連環畫冊開啟了我的記憶之門。童年的記憶里,最讓我難忘的是父親的收藏的一大箱“小人書”,而最讓我懷念的便是俯在父親的書桌旁,手捧著一本本被稱之為“小人書”的連環畫,細細咀嚼的那段時光。
從記事時開始,我就開始閱覽父親的各類收藏,郵票、火花、書簽、錢幣,應有盡有……可惟獨只有小人書是可以讓我隨意擺布的。盡管那時翻看小人書每一頁里都會有我不認識的字,可我卻喜歡看畫書中的畫,喜歡靜靜地品味畫中人的情感,品味其中的喜怒哀樂。那時候,家境并不太寬余,少言寡語的我,最大的快樂莫過于看“小人書”,哪怕是它缺皮少面,細細捧讀,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古往今來的人兒對話,或掬一把辛酸的淚水,或興高采烈擊節感嘆,沉迷其中,忘形物外。自己家的小人書畢竟很有限,到其他小朋友家里看到我沒看過的小人書便苦求,并約定晚上借書,明早歸還,以至掌燈夜讀,深夜不寐。
從小,我就喜歡畫畫,喜歡用笨拙的手握著彩色鉛筆、粉筆在紙上、墻上涂涂畫畫。喜歡臨摹小人書上的精彩場面,更喜歡拿著彩色的畫筆給白描的人物涂上花花綠綠的顏色,興趣高漲的時候,還會用彩筆給人物加上自己心中滿意的裝飾,在人物的臉上、手上和衣服上涂鴉上五顏六色……細細回味,獨自琢磨,仿佛覺得自己的信手幾筆才是整本小人書的精華,跟名家手筆似乎有某種聯系,頗有一種孤芳自賞的味道。忘不了父親每每看著被我涂得一塌糊涂的小人書時的情景,“哎,好好的一本書,到你這里……”,他一臉心痛的說道,可是年幼的我對此卻不理不睬,依舊執著地拿著筆在小人書上涂涂畫畫,全然不知道那會兒是在“糟蹋”名家的藝術啊。
集藏的同時,照書臨摹更是一大趣事,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翻看的這本《人魚公主》,看著栩栩如生的人魚公主躍然紙上,不禁自己拿來畫紙,提起鉛筆臨摹起來。臨摹得雖然不好,但卻引得其它小朋友羨慕不已,后來有幾張被視為“精品”的,被我當作自己的作品貼在了家里墻上最顯眼的位置上。每每經過,我都忍不住瞧上幾眼。那貼在墻上的畫兒,仿佛也在向父母炫耀,終于登上了大雅之堂啊!沒想到,那幾幅透著稚嫩的習作竟被父母們保存至今,我感慨萬千,那高興勁兒不亞于收到了一份珍貴的厚禮。
漸漸的,我長大了,上學了,偶爾能在美術學院街道兩旁的舊書攤上看到零散的一些殘存下來的小人書,真是愛不釋手,掏遍身上所有的零鈔買下書攤上的全部小人書,歸來時,囊中空空,可心里卻裝滿了小人書帶來的沉甸甸的喜悅。拿回宿舍,同學們互相傳看,興奮不已。
就這樣,小人書陪伴我走過童年,也培養著我的美術興趣。小人書雖小,但卻藏著一個偌大的世界,它像啟迪心智的一葉小舟,載著我在單調乏味的童年海洋里駛向一片廣闊的天地,引領我在漫畫的世界里自由穿行!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可畏的70后--蕓蕓眾生中最在... 下一條: 那個年代,物資都很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