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流逝,你是否還記得那份最初的打工夢想,現在就讓螞蟻網帶領我們一同重溫那段打工妹們的城市生活記憶。
80年代打工妹——用青春賭明天
80年代的港口城市仿佛一夜之間從黑白變成了彩色,嗡嗡作響的是機器流水線規律的聲音,旋轉飄舞的是女工們時髦的花色連衣裙,大喇叭錄音機里播放的是久違的優美旋律,街頭小巷蕩漾的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熱情活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崛起,企業蓬勃發展,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空前增大,大批大批的農村姑娘做出了與父輩完全不同的抉擇,她們背上行囊,用青春賭明天。學校畢業,就直接踏上了從農村到城市的打工之旅程。這些17,8歲的姑娘甚至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她們沒有過多的接觸農活,就直接進入城市,工廠高速運作的流水線,讓她們迅速的融入了城市生活。
第一批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而城市也予以了豐厚的回報。80年代如果家里有一個女兒在外打工,那這個家庭絕對不會與貧困兩字沾邊。她們身上穿的是最時髦的連衣裙,看的是最新鮮的外國電影,喝的是只有城市才有的可口可樂。
但80年代的打工妹并沒有滿足于單純流水線的生活,她們渴望接觸城市,接軌城市,融入城市,在工作娛樂之余,努力充電。參加各種培訓班,夜校,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依然產生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各行業精英人才。
而她們,僅僅只是當初做了這樣一個決定——走出農村,外出打工。
90年代打工妹——在彷徨中堅持
90年代的霓虹燈下的城市,炫麗多彩,磁石般吸引著所有年輕人的目光。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實業工廠。喧囂熱鬧的城市,一方面張開懷抱接納著打工人潮,來者不拒,一方面卻因過度膨脹的勞動力,一再壓低其存在的價值。
打工妹們懷揣著無限美麗的城市夢想,來到城市。很多甚至只帶夠了去的路費,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在一番摸爬滾打后,卻發現付出的勞力和收獲的薪水遠遠沒有形成正比。每日高強度的工作,讓打工妹們深深感覺到大城市的霓虹燈,只是看上去如此美好。
與80年大的女工不同,她們是肩負著生存壓力選擇了城市。工作沒有選擇,上崗下崗只是老板的一念之間,而身后更是前赴后繼的打工人潮。沒有了80年代豁出去闖一闖的瀟灑豁達,也沒有80年代單純簡單的城市環境。她們如不能停止旋轉的陀螺,日復一日的重復著繁重的流水線工作,在大時代巨大變遷中,成為制造業最堅實的頂梁柱。
90年代的打工妹,很多無法適應社會前進的步伐,選擇回家相夫教子。但更多的打工妹堅持了下來,付出總會有所回報。她們在城市生根發展,在彷徨中選擇了堅持。她們擴充了城市,她們是城市霓虹燈下一道不可磨滅的身影。
21世紀打工妹——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21世紀是顛覆的時代,在個性張揚的城市,隨處可見的是踩著高跟鞋,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孩。她們歡聲笑語,成群結伴;她們年輕美麗,熱情洋溢。她們和城市女孩一樣,用最年輕的心態,在城市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21世紀的打工妹,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們往往不需要承擔家庭生活負擔,沒有了80年代的闖蕩,也沒有90年代的彷徨,不同于前一輩的單一選擇,在學校畢業后,她們選擇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環境,她們計劃著自己的人生,作出不同的選擇,但唯一相同的是,前往城市發展。
大熔爐一般的城市,給了21世紀打工妹們更多的機會,并不是單一的流水線操作,行業工種分工更加細化,完全根據自己選擇而發展。先進的設備大大降低了女工們的工作強度,完善的管理體制讓外出打工有了安全保障,干凈整潔的工廠工作,生活環境,成為打工妹們留下來的理由。城市的發展完善,讓打工妹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與城市女孩幾乎無異。她們懷揣著屬于自己的城市夢想,用自己的方式,在城市發光異彩。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深圳蛇口工業區工會女工部長鄭艷... 下一條: 80年代初中國第一代打工妹30...